公告通知:
今天是: |
|
[摘要]書卷氣是來自閱讀的沉淀與升華,有氣則有度,有氣則有韻,有氣則有儀,足以抵抗生活的茍且,足以慰藉內心的風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把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與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辭世的日子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
設立“世界讀書日”呼吁人們多讀書(資料圖 圖源網絡)
我們的古人早就懂得了,讀書是通往高貴最低的門檻。在沒有讀書日的古代,讀書卻像吃飯與呼吸一樣,是好多文人一日也不能離開的。
蘇軾在《記黃魯直語》中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痹鴩疲骸叭酥畾赓|,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p>
古人的讀書環境要比現在艱苦多了。窮人家買不起書,就得借來抄。明初著名學者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中寫道:“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p>
我們的古人很早就懂得讀書的重要性(資料圖 圖源網絡)
正是因為書籍來之不易,很多人都如饑似渴地讀,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鬃印绊f編三絕”,朱買臣“負薪掛角”,車胤“映雪囊螢”,孫敬蘇秦“頭懸梁錐刺骨”,都表現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的愿望。
同古人相比,我們現在讀書環境好了很多,隨時都能通過手機找到書看,然而知識的碎片化似乎讓人們少了些古人“不畏難”的讀書興趣、毅力,缺了那種深研慢讀的沉靜、定力。
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說過:“在讀書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弊怨乓詠?,中華民族就崇文重教,好讀尚學。我國的八大姓氏,均把讀書寫進了祖訓中。
發奮識得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資料圖 圖源網絡)
王氏:惟耕惟讀,恩澤子孫。
陳氏:讀書為重,次即農桑。
黃氏:務讀詩書,務勤耕種。
趙氏:凡子弟無論智愚賢否,均當以讀書為上。
周氏:光前裕后無他術,正路兩條讀與耕。
吳氏:尊師重道以培書香。
范氏:田必力耕,書必勤讀,不耕不讀,不如犬畜。
高氏:生命有限,學海無涯。學生智,智生識,識生斷。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人。學習終身事,不可惰寸功;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學海無涯苦作舟(資料圖 圖源網絡)
書是良師。擁有了一屋子的書,就好比同一屋子的大師共處一室,并且不收學費,也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隨時與古今之人來一場靈魂的交流。
書亦是益友。古人常以交友與讀書互相譬喻。如張潮《幽夢影》:“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圣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p>
陳繼儒《讀書十六觀》:“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遍_卷有益,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交友方式。
擁有書卷氣的人,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優雅之美,會令男人折服,讓女人佩服,本身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明世人。
書卷氣是來自閱讀的沉淀與升華,有氣則有度,有氣則有韻,有氣則有儀,足以抵抗生活的茍且,足以慰藉內心的風波。讓我們放下手機,拿起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讓每天都是世界讀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