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今天是: |
|
音樂具有陶冶人的功能。
要實現音樂的陶冶功能需要憑借欣賞手段。欣賞音樂不同于文學與繪畫或體育。沒有華詞麗句,沒有線條色彩,沒有力量的舞蹈;沒有閱讀的愉悅,也沒有視覺的審美,更沒有肢體的屈張。欣賞音樂直接感知的是音高、音強、音色、節奏和旋律。這些因素的藝術組合使人產生音樂美感和情緒的共鳴??追蜃勇犃松貥?,余音繞梁三日,三月不知肉味的獨特審美效果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欣賞音樂就得有一副音樂的耳朵。音樂的耳朵,西方天才音樂家如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肖邦;中國最著名莫過于《高山流水》的俞伯牙和鐘子期,一個善于彈奏一個善于傾聽!吾等凡夫俗子,要生就一副音樂的耳朵,就得老老實實從師塑造。即使了無大成,也絕無弊處。張敏老師的音樂欣賞課,在對聲樂器樂的欣賞中插入個體的理解體驗,緩緩的,潺潺的。讓我想起了少小時候在農村大隊部谷場上觀看露天電影的情景。每到情節復雜的當口,喇叭里就響起放映員的點到為止的三兩句解說,幫助觀眾理解劇情。聲樂如此,器樂更是如此。《青春舞曲》如此,《黃河大合唱》如此,《春江花月夜》更是如此。有時候,張老師還帶有一點牛不喝水強按頭的霸氣,用以塑造學生音樂的耳朵。
音樂欣賞課,雖然說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從充溢教室的氣氛來看,藝術的感覺還是挺好的。施教者能把音樂的樂感轉化為教學語言,幫助受教者切身感悟音樂的內涵,從而實現淘冶人的目標。普通人十秒鐘可以讀一首唐人絕句,但算不得欣賞。只有對詩歌進行反復揣摩,才能領略其中的意境或理趣。有的欣賞者對一首絕句可以寫出數千字的欣賞文字,可知其經過了多久的揣摩!揣摩的功夫愈深,其美學享受愈豐富多彩。正如欣賞一幅繪畫,愈揣摩品味愈新。唐代畫家閻立本第一天觀張僧繇舊蹟,認為其畫虛得其名;第二天再觀,說猶是近代佳手;第三天還去,卻說'名下無虛士'。愈看愈有味,竟然留宿觀摩,十余日不離開。這個故事肯定是有夸張成分,但欣賞者的揣摩的能動作用對于美的感受無疑十分突出。
再如觀看《蒙娜麗莎》,都必然注意她那神秘微妙的笑容,這是畫面的中心。幾百年來不知多少人費盡心思來解說笑容微妙的內涵,卻無一個定義式的結論。試想,對一件藝術品揣摩的積極心理活動有多么豐富而獨特。正是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音樂欣賞就是這么怪!人人都可以有所感受,而又難以客觀統一更是難以交流。這不是神秘,而是人類的心理活動如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的東西有強烈的主觀印記。正是這點,藝術欣賞才會有無限的這一個。對于欣賞音樂的耳朵還不夠發育的學生來說,教師的有意塑造十分難能可貴。《春江花月夜》中有句道:人生代代無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鐵打的校園流水的生,一屆一屆又一屆,教師必是那輪美麗的江月。在音樂欣賞這一特殊的認識過程中,堅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感覺音樂之美,體現出陶冶情操的良好教學思路。
我曾于少年時代學過幾天二胡,終因為天生愚拙沒有學成。卻因此提升了對器樂演奏者的敬佩。每當看到他們嫻熟而富有表情的演奏時,格外的羨慕與喜悅。因此,發現??傉n表上有音樂欣賞課程,決然前往聆聽。不簡斷地連續三次聽一個老師同一個班級的課程,在我還是首次。我向張敏老師求證對此的態度,他說,只當多一個學生而己!如此胸襟,我情不自禁抱拳施禮。三次音樂欣賞課中,我的青春小鳥一樣飛回來!至于張敏老師組織上課滿滿的儀式感,以及課前親自整理教室環境的垂范行為等等花絮,何嘗不是值得欣賞的教學藝術!
督導評估處??尤敬東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