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面對自己,總覺得自己容貌不夠漂亮,身材不夠苗條;面對家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無法滿足他們的期許;工作中,總是力不從心,達不到領導的期望;學習中,總覺得自己不夠聰明,甚至責怪自己。。。。。。大家是不是有時候會有這種感受?其實這一切,歸根結底是你不認可自己,而我們終此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我們一起來讀懂這5本書吧,學習如何放下焦慮,學會接納自我,學會與自己和解。
01. 《給一個青年詩人的信》 ??(奧地利)里爾克
里爾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之一,這十封信是里爾克在30歲左右時寫給一個青年詩人的。《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內容論及藝術、生活、職業、愛,都是青年最為關注的重點話題。里爾克在信中說到,我們只有讓自己獨立成為一個生存者,擔當生活上種種的問題,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生活得更好。
對于青年詩人的迷茫困境,里爾克用真誠溫柔與詩歌般的筆觸寫道:“只有一個唯一的方法:“請你走向內心。”因為認識自己,遠比從他人那里尋求答案更加重要。里爾克反復引導年輕人不要向外看,而是向內求,成為一個擁有自我的人。這些信雖然是寫給青年詩人的,但我覺得它適用于所有人。
02.《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美)洛莉·戈特利布
這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回憶錄,講述了發生在診室中的故事。在這個小小的密閉空間里,人們會展現出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這里,人們獲得了陪伴和傾聽,也獲得了寶貴的覺察、成長與改變。
這是2019年美國亞馬遜年度暢銷書,書中記錄了5位患者通過心理治療走出困境,與自己和解的真實故事。這5個人里,有事業成功卻看誰都不順眼的好萊塢制片人,有剛新婚就被確診癌癥晚期的女教師,還有作者自己,一個40多歲遭遇失戀的單身職場媽媽。通過作者從治療師和患者雙重視角的講述,發現無論是什么樣的身份、職業、經歷,每個人要面對的困境其實都是相似的,對過去懊悔、對未來焦慮、渴望被愛、害怕分別......所以當你陷入困境時,不必自怨自艾,你并不是獨自掙扎在生活的泥潭里,有無數人都和你一樣。而當你開始學會諒解自己,你就邁出了與自我和解的第一步。
03.《被討厭的勇氣》 ?(日本)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這本書采取了希臘哲學的古典手法“對話篇”,圍繞“人是如何能夠獲得幸?!边@一問題展開了簡單卻深刻的討論。“哲人”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青年”解釋如何改善人際關系,如何獲得幸福,又如何鼓起被討厭的勇氣去面對他人。每一個人讀完都會覺得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很多人會每過一段時間就拿出來讀一讀。
書中通過“哲人”和“青年”一問一答的形式,探討了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令人煩惱不已的問題。對話中的青年,像極了許多現實中年輕人的縮影,活在外界和他人的評判標準之下,對自己的出身、學歷、容貌都感到自卑,對自己的現狀充滿焦慮。通過他們的對談,我們能夠領悟到,其實我們大多數的煩惱,都來自于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的內心。而這本書給出的“治療藥方”就是——要有被討厭的勇氣。即使被別人討厭,也要認可自己,遵從本心。因為比起擔心別人喜不喜歡你,你更應該關心的是,你是否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04.《獨自和解》 ??(美) 約翰·諾爾斯??
《獨自和解》是一本關于學生時代友誼的書,關于脆弱的友誼和懺悔的書,作者約翰·諾爾斯,人稱“塞林格第二”。這本書問世后,引起巨大反響,被稱為美國20世紀最經典的校園小說,作者因此獲得了美國國家文學藝術學院的羅森塔爾獎。這本書也常被世人稱為“堪與《麥田里的守望者》相媲美”的書。
這是一本被漢語圈忽視了的杰作,故事也很簡單,很多人卻在閱讀的過程中為它細膩真實的心理描寫所打動。它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抒寫了一段青春記憶:刻骨銘心的友誼和無法挽回的錯誤。主人公對自己最好的朋友既嫉妒,又敬慕,既會因為小小誤會而使自己的朋友付出終身殘疾的代價,也會因內心的長久不安而懺悔終生,在好友去世十五年后故地重游,終于得到了內心的平和。
錯和罪也是生命不可分割得一部分,我們從中汲取教訓,但也留下永不磨滅的創傷,最終我們能做的無非就是獨自與自己和解。
05.《認知覺醒》 ???周嶺
對很多人來說,意識到要改變現狀,建立接納自我的意識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做?而這本書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實踐指南。作者在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后,總結出了一切問題背后的根源及應對的方法。書中提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認識自己,只有內觀自己,找到自己焦慮和迷茫的原因所在,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和路徑,從而真正擺脫焦慮與迷茫,與自己更好地相處。
一個人的認知越清晰,行動就越堅定。本書解答了很多問題:為什么我們做事總是急于求成、避難趨易?所謂耐心,就是要“咬牙堅持、死磕到底”嗎?如何徹底告別用“三分鐘熱情”和“打雞血”的方式做事?如何保持極度專注?如何消除焦慮?如何提高學習能力?……一個人真正的耐心從來不是苦哈哈的毅力支撐,
而是具有長遠目光的結果。只要了解大腦規律,并知曉諸如“復利效應、舒適區邊緣、學習權重比、學習平臺期”等規律,我們就可以大幅提升我們的耐心水平。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覺知,覺知后才能改變,才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