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今天是: |
|
每個人都想要一個完美世界,沒有苦難和挫折,沒有心酸和痛楚,沒有骯臟和齷蹉,沒有疲乏和悔恨,你想要的一切沒有都不存在,但一枚硬幣都有兩面,世界上有完美嗎?何況生活這個名詞兼動詞。那我們就練就不會受傷的靈魂,讓苦難盛裝出場,讓負能量滾蛋!
01《活出生命的意義》 ?(美) 維克多·弗蘭克爾
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一個真正經歷過死亡的人。所以如果他來講解“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這個題目,我絕對會搬好小板凳認真仔細地聽。
弗蘭克爾曾被關入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兄長、朋友、同學都死在這里。他品嘗過痛苦和失去,但從死亡的邊緣逃脫以后,他卻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一種極為清晰的認識。
他覺得生命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學會接受痛苦與失去,另一部分是學會積極創造和體驗。所以,他異常刻苦地學習,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創建了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他更在67歲拿到飛機駕照,在80歲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之巔。弗蘭克爾將自己的人生當成實驗場,去不斷驗證他的論斷。更親身示范了,什么才叫做“活出生命的意義”。
02《我不要你死于一事無成》 (阿富汗)法齊婭·庫菲
這本書是作者法齊婭·庫菲寫給兩個女兒的17封告別信,我們也可以看作是17封遺書。
因為阿富汗是一個女性地位特別低下的國家。婦女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必須穿蒙面長袍,外出必須有男性親屬陪伴,單獨出門的女性往往會被毒打。而法齊婭·庫菲,就是這個國家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性國會議長。以至于她每次出門前,都面臨著生命的危險。但庫菲在信中卻告訴她的孩子們,不要選擇忍受,而要昂起頭反抗!她告訴孩子們她參加反抗運動的事,即使遭遇了一次次的警告和刺殺,她還是堅決站在反抗壓迫的最前沿。
這個世界有很多人承受著我們難以想象的殘酷,然而他們并未選擇屈服,而是用堅定的反抗,讓我們聽到了他們心底的吶喊!
03《當幸福來敲門》 (美)克里斯·加德納
每當提起夢想,我都會想到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而這個夢想的起點,竟然是個有點天真、有點傻的念頭。
克里斯是貧民窟中長大的黑人小伙子,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一輛火紅惹眼的法拉利敞篷跑車。他完全被這輛車驚呆了!所以他毫不顧忌地跑去和車主攀談,問了很多傻氣的問題。就是從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克里斯堅定了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他也要開上這樣的豪車!這中間他經歷了很多事情,他最艱難的時候,甚至要帶著一歲半的兒子睡在公共廁所里。但他絕不允許自己倒下,因為他總是記得自己曾夢想過,有朝一日也能開上紅色法拉利。
夢想只是一顆嬌弱的種子,但是只要你有夢想,就別怕去追尋。
04《風雨哈佛路》 (美) 莉絲·默里
很多人在遇到最困難的人生模式后,最可怕的結局,就是從此對這個世界心生怨恨。而這本書的主人公,卻用深深的愛化解了這一切。
莉絲·默里出生在貧民窟當中,15歲時,莉絲的母親死于艾滋病,父親也進入了收容所。她從8歲起,就流落街頭,只能每天換街角睡覺。然而,這位無家可歸的小姑娘卻只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課的成績都在A以上,并最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進入了哈佛。
更讓我真正感動的是,促使莉絲不顧一切也要逆襲的,并非對上天復仇的心態,而是對母親的愛。即使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人見人怕的癮君子,但莉絲仍然毫無保留地愛著媽媽。
也許,這個世界不一定對每個人都公平,但我們仍然能用愛武裝自己。
05《相約星期二》 (美)米奇·阿爾博姆
死期將至,絕大部分人都會感到絕望和悲哀。然而這本書卻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人生的告別儀式。
一位德高望重的社會學教授莫里·施瓦茨被絕癥宣告了死期。在接下來不多的日子里,他選擇將自己一生的思索告訴一位學生。每個星期二,他和學生相約,暢談世界、遺憾、死亡、家庭、金錢、原諒等一系列話題,每一句,都是閱盡千帆后的淡定,是深刻思索后的坦然。他提醒我們無論平凡還是成功,最為重要的事不是金錢,而是創造一種能給自己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十四周之后,莫里教授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彌留前他還在和學生開玩笑說,自己遺體火化的時候不要燒過了頭。
莫里教授讓我懂得了,人生最難的事情,并不是生離死別,而是與生活講和。